找到相关内容246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浅释

    心,才是有道力。平时要加倍努力修行,才能证有道力。阿难反复求佛,要以戒定慧成就道力,用快捷的方法增强道力。道力是果位的神力,遇到魔力,不是人怕它,该是它怕人。所以,修行人增长道力很重要。没有道力,一切...时候就不是自己说的算了,神识离体以后它就不受主观思维控制了,自己控制不住。根据习性,什么习性就感召到什么道上去。什么是修行?天天静坐干什么呢?弃转习气。从修行戒定慧当中转变自己的习气。修行过程中习气转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076619.html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唯利是视,或挺而走险,走私漏税,或贩卖色情,贩卖毒品,危害社会,扰乱秩序,种种不合理的行为,甚至与杀、盗、淫,妄有关的行业,皆非正业。出家佛弟子,更应退则以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嗔痴为业,进则以弘法为家务,利生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体悟世间无常 珍惜出家暇满身

    哪部论、哪个法门是什么意思,这方面讲起来是很复杂的,但是你真正去实践,所有的法门都能够统一,所有的法门最终都趋向于佛果,都是让人成佛,都是让人断烦恼、证菩提,都是一样的;内容都是戒定慧,都是三宝,都是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377137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

    修习   禅定是六度之一,又是戒定慧三学之一,佛教借着由戒生定、由定发慧的次第修学来降伏烦恼、求得解脱、证得三明六通。而对于一般人,禅修时通过放松身心缓解紧张、不安与压抑,抑制兴奋、愤怒与狂躁。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978314.html
  • 从《净土三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

      从《净土三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   温金柯   一、前言:   在佛教的修行观中,“伦理的善”通常被安置在一个基础的,而非究极的位置。如著名的〈七佛通戒偈〉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[1]”(T2.551a)   关于此偈的解释,有些经典将它比配于戒定慧三学[2]。而“诸恶莫作”即是戒学的范围,它是三学的初阶。由此可见,在伦理的范畴中,离恶行善,是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0078395.html
  • 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--星云大师

    ,法喜充遍宇内,还哭什么呢?当下就领悟止泪了。 所以,我们在世间上的有余依生命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们戒定慧的功德和菩提善根;有余依的生命有止尽的时候,无余依的精神慧命却能常存在人间,供养众生的空虚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05480665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因此,欲求出离生死苦海,就必须在“心”上下功夫,要“自净其意”,以戒定慧三学对治贪嗔痴三毒。总之,结合善恶报应,强调个体的“心”在个体道德修养中的作用,无疑有助于增强个体道德的自觉性与主动性。   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
  • 唯识学的特质

    行、戒定慧三学无不为得菩提涅槃二转依果。戏论说:“成立唯识,意为有情,证得如是二转依果。”可见,转依在唯识学上的重要性,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   一、转依是唯识学的不共依。凡是世出世间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3681506.html
  • 高原雄鹰一慈成加参上师弘法利生侧记

     3、戒律力度不够,佛教以戒为师,戒律是极为重要的,戒定慧无漏三学,戒律首当其冲,一些僧尼轻微甚至严重犯戒,又没有忏悔,这是极为可怕的,后果严重。   4、经费不够。许多地方修建寺庙,做法事缺乏费金...

    金连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5181617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,修功所得,故名功德也。”   净空法师在《谈功德》文中认为,功是指修行的功夫,德是指本性的德能;功是戒定,德是智慧,三世诸佛的教法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。南朝梁武帝以国家财力盖有四百八十所寺庙,度数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